创业> 正文

张占仓:努力走出生态大省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天天报资讯

时间: 2023-06-25 17:23:24 来源: 大河财立方

张占仓 | 立方大家谈专栏作者

省委书记楼阳生在省级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上提出,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努力走出生态大省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这为我们结合河南实际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指明了方向,也对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工作重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以绿色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的新形势下,为什么我们要走生态大省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呢?

第一,绿色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之一,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的必然要求。因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所以,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动发展,不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如期完成碳达峰碳中和任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全面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第二,绿色发展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浙江余村进行调研,当听到村里下决心关掉了石矿,停掉了水泥厂,便给予了高度肯定,称这是高明之举,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这样一种既来自一线群众实践、又具有高瞻远瞩理论价值的重要观点,改变了我们过去很多年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普遍性认识,第一次把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运用到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之中,破解了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生态环境不断造成各种各样破坏的难题,为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找到了新路径。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此后,习近平总书记无论在国内主持重要会议、考察调研,还是在国外访问、出席国际会议发表重要讲话,都始终如一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我们要按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要求,探索走出生态大省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让河南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绿色发展更有成效。

第三,绿色发展是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今年初,在前期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我省编制完成《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根据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三个区域,分别对应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就是大家现在非常重视的“三区三线”。其中,全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1403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8.47%,构建了北部太行山生态屏障、西部秦岭生态屏障、南部桐柏山—大别山生态屏障和黄河干流沿线湿地“三屏一带”生态保护空间格局。我们要严守该规划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以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主要问题

河南地处中原,自然环境独特,作为黄河中下游连接的关键河段、淮河发源地与主要河流流经地段、长江流域的重要支流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流经距离最长的省份、海河重要河段等,在全国生态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然而,由于自然资源禀赋特征,以及过去对绿色发展认识不足,导致全省绿色发展遇到的问题比较突出。

第一,能源资源禀赋结构单一。全省煤炭资源在资源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煤炭资源是河南省的主要矿产资源,原煤占全省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一直比较高。2022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11946.66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7.5%。其中,火电装机容量7272.23万千瓦,下降0.4%;水电装机容量438.65万千瓦,增长7.7%;风电装机容量1902.75万千瓦,增长2.8%;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333.04万千瓦,增长50.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3190.3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8%。其中,清洁可再生电力(水电、风电、光电)发电量482.71亿千瓦时,增长3.0%,占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的比重为15.1%,比全国占比33.5%低18.4个百分点,差距非常大。由此看来,河南能源绿色化转型任务艰巨。因为火力发电是二氧化碳排放最为集中的行业,这种能源结构给全省绿色发展带来的压力特别大。

第二,重工业导致的环境污染仍然比较严重。全省传统工业企业中,重工业一直占比较高,像洛阳、三门峡、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郑州等,都是重工业占比较高的城市,特别是洛阳重工业占比长期高达80%左右。虽然这种工业结构对国家大国重器研发与生产、大型工业装备供给等贡献非常大,但是重工业大多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行业,在绿色发展上升到非常重要位置的今天,这类企业环境污染治理任务就显得非常繁重。正是因为全省重工业占比较高,空气污染现象比较突出,2022年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河南有鹤壁、安阳、驻马店、新乡四个城市上榜,影响比较大。2022年,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66.4%,比全国占比86.5%低20.1个百分点。全省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79.0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47.7微克/立方米,而北京市分别为54微克/立方米、30微克/立方米,我省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任务仍然繁重。

第三,绿色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因为历史的原因,河南著名科研机构与名牌大学相对比较少,高端人才一直不足。近几年,虽然全省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持续发力,投入增加速度非常快,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创新驱动成为推动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但是,毕竟高端人才与研发团队总量有限,积累的绿色科技成果有限,对于难度大、需求多、时间又非常迫切的绿色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还远远没有跟上。不少企业从国内外引进了一部分新的绿色技术,并进行了比较好的运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全省大量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升级的工业企业仍然面临绿色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因为缺乏足够的创新技术支撑,绿色发展整体推进的速度不够理想。

第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洪水防控任务艰巨。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胁,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水沙调控体系的整体合力无法充分发挥。下游防洪短板突出,洪水预见期短、威胁大。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快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确保黄河安澜。

推动绿色发展提速

按照党的二十大的新部署,我们要从战略上高度重视绿色发展,推动全省绿色发展全面提速,并在涉及绿色发展的相关重大问题上大胆探索,尽快获得重大进展。

第一,明确战略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重点突破、创新引领、稳中求进、市场导向的工作原则,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推动绿色发展跨上新台阶,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更美、人民更幸福。

第二,确定主要目标。经过全省人民的积极努力,到2025年,全省划定的生态保护区全面得到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稳定提升,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环境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提升,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绿色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全面,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全省森林绿化率由现在的25.07%稳定提升到26.09%,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5%以上,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比2020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全省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控制在1.4%以内。新创建绿色工厂300家、绿色工业园区15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0家。全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达到3500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3%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回收利用率达到35%,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进行二次包装。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550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率达到40%,有条件的县(市、区)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全覆盖。全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稳定减少,生态大省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初步形成。

到2035年,全省绿水青山规模稳步扩大,“三屏一带”生态保护空间格局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沿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绿色产业规模较大幅度跨上新台阶,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实现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生态强省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生态大省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越走越宽广。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全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要从战略层面高瞻远瞩、多措并举,扎扎实实走出生态大省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第一,全面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水平。一是务实地保护沿黄地区的生态环境。加大生态建设投入,以高质量建设沿黄绿色生态廊道与黄河干线湿地保护区为主干,实施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全面综合治理,不断优化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二是通过工程推进确保黄河安澜。通过重大水利工程,提升存在洪水隐患河段的安全水平,重点补齐防洪与水沙调控薄弱环节,确保夏秋季节黄河安全度汛。近期最为紧迫的水利建设工程是郑州桃花峪大型水利枢纽,要尽快开工建设,从根本上遏制夏秋季节洪水高发时段黄河以南的伊河、洛河与黄河以北的沁河形成的洪水对下游河堤与滩区造成较大安全威胁的难题,同时通过桃花峪综合性水利枢纽的水力发电,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三是全方位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严格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打造因水制宜的创新发展模式,坚定不移走好沿黄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水安全有效保障、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第二,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在经历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以来的实际历练、积累了多方面的管理经验之后,2021年5月14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启动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立法工作,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快立法步伐。2022年1月8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高票通过《河南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22年3月1日,该条例正式实施,一泓清水永续北送得到了法律保障。下一步,伴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管理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一泓清水永续北送将搭乘时代列车,实现更加科学有效精准的管理,确保这一项造福我国北方地区数亿人的伟大工程生态安全、水质安全、供水安全、运行安全。

第三,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按照2023年2月省委、省政府印发的《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全省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取得明显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持续减少,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减污降碳协同推进,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初步形成,确保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完成国家下达指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非化石能源成为新增用能供给主体,煤炭消费占比持续下降,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2030年,顺利实现碳达峰目标。

第四,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近几年,全省蓝天保卫战进入精准治霾新阶段,要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个攻坚战,加强大气面源和噪声污染治理。大力推进钢铁、焦化等重点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钢铁、水泥、焦化行业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推广新能源汽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提升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等功能,推进伊河、洛河等主要支流现有水电站整治。持续推进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到2025年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为下一步全面完成碧水保卫战奠定良好基础。打好净土保卫战,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建设。对于量大面广的农村,要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全面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积极治理乡村“三废”污染,还农村更多净土与安宁。

第五,全面治理工业污染。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聚焦传统优势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实施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十大行动。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绿色低碳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

第六,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督评估。持续开展国土绿化、城乡绿化,让全省的绿水青山更多。严格落实重金属排放“减量替代”要求,严密防控环境风险。

责编:刘安琪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制:万军伟

关键词:

责任编辑:QL0009

为你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